四川窑坡里村妇女健康项目

2005年的9月,大巴山深处的窑坡里村村民们的生活情形给外来人留下的深刻印像是:这里空气清新,草木繁多,人与自然那麽接近,但这里没有路,不通电,吃水要靠背,村里也没有村卫生站丶没有村医生……和村里的妇女访谈,她们提到自己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其中提的较多的症状是「脑壳疼」丶「腰杆疼」。这些妇科病的症状,直接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据说在这个只有二百七十多人的小山村就有不止一位妇女死於妇科疾病。

在一个农村社区中,如果没有足量丶清洁丶方便的生活用水,没有医生更没有女医生,这些条件上的欠缺肯定是村里妇女健康问题的障碍,因此,社区夥伴支持在当地从事社区发展的民间组织——「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带领窑坡里村社区一起改善这些与健康相关的条件,修建人畜饮水系统丶修建卫生站丶培养村医,同时,也是同样重要的工作在於与社区一起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和行动力,在於让社区中的人们知晓健康知识,重视健康,以及承担起责任改变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健康教育和妇女小组

窑坡里妇女健康项目於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开展,窑坡里村的妇女们在一次次的健康培训和妇女健康小组活动中开始关注自我健康。有位妇女说:「从前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健康是个什麽回事,只觉得我们这里条件差,家务事多,活路也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多……研究会(即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给我们培训了健康知识,我们学到了不少,以前我们根本就不会单独用一个盆子洗下身,甚至根本就不会洗,可是从培训之後,我们知道了要勤洗下身。」妇女小组带头人赵福春自豪地说:「有了这个项目後,人与人的接触多了,大家已经不害羞,敢於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过去社区组织开会妇女很少参加,现在妇女参加的人数增多了,而且还有发言。自从我们组建了妇女活动小组之後,我们妇女可以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说说摆摆(交流),为我们妇女减轻了很多心里压力,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村医——「我是乡亲们选出来的」

自从村医完成培训和实习,回到村里开始服务以来,已经説明村民解除了不少疾病困扰。他们为村民服务一丝不苟,收费不贵,服务态度也好,村民对村医很信任。2008年10月一天的早上5点,天还没亮,村民蒋志能的妻子余定春发了急病,蒋志能匆匆跑来找项目培训出来的村医刘均成。见到馀定春妇科大出血的状况,刘均成医生按照参加培训时老师的教导,要求家属马上将病人送往平溪镇中心院进行治疗。不明情况轻重的蒋志能听後,以为医生夸大了病情,还叫医生把早饭吃了再出发,刘村医急了:「马上打电话找车子上山来接人,还吃啥子早饭!」一边联系车子,一边刘医生帮病人进行紧急处理。车子来时,病人便已经处於昏迷状态。送到镇中心卫生院的时候,中心卫生院医生见病人情况已经相当严重,都不敢接收,要求直接送往县医院。最终,馀定春在输了1200毫升的血液之後,生命终於脱离危险了。与此类似的,刘医生发挥关键作用的治病救人的故事发生过不止一次,村医刘均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让全村人对他尊敬有加,对此,不善言辞的村医刘医生只表达了一句话:「因为我是乡亲们选出来的。」

三年前,李正美和刘均成一起被村民选出参加项目村医培训时,她还只有17岁,尽管年纪轻且只有小学文化,但她的责任并不轻,完成项目培训後由她承担村子的妇幼保健工作。早在2007年7月,项目的村医培训和实习过程还没有结束,村里的一名妇女在家分娩後出现了紧急情况——产後胎盘滞留,恰好李正美在村子里,她按照自己在培训里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果断地尝试为这名的产妇进行了手取胎盘,挽救了产妇的生命。在项目终期评估时,这件事得到了云南省妇幼保健专家朱亚屏的充分肯定。2008年,李正美承担了对窑坡里村及旁边的苟家坪村的所有8个月大至14岁的儿童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的任务。为了能够及时地将疫苗给孩子们接种上,深山里方圆十几公里的山间小路她一点不计较辛苦,说「我想作为一个医生,我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那个疫苗是低温保存,我一定要尽快给孩子们注射,再苦我都能坚持」。

高雪松(社区夥伴四川项目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