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協作者
因為有了一年支教的經歷,大學畢業不久的岑錦秀逐漸對做公益工作產生興趣,並希望將公益事業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時,她碰上了「青年實習生小額基金項目」,通過申請,錦秀成為了以鄉村教育、公民參與為主要工作領域的民間組織——「多背一公斤」的實習生。她背包行走於西南一帶的鄉村,尋訪當地的鄉村學校,與基層的志願者團隊或個人建立起聯繫和合作,建立鄉村學校的服務網路。一年的實習期結束後,錦秀留在機構繼續工作,如願成為了一名真正的NGO人。多背一公斤的負責人安豬評價她:「從一開始的內向、不敢與人打交道的小女孩,到現在的有一定領導能力的NGO新人,這一年來,錦秀的成長是巨大的。」
在社會上,還有太多如岑錦秀這樣的青年人。他們期待著獲得一個可以在行動中不斷深入地瞭解社會和自我,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定位的機會,期待著與農村、與自然、與弱勢群體有一種更緊密的聯繫。
青年實習生項目的推出,即是希望可以提供給青年人實踐和探尋的機會,以此來激勵和培養年輕一代。從2005年開始,社區伙伴與不同的合作伙伴共同孕育發展了三種不同模式的青年實習生項目,包括與梁漱溟鄉建中心合作的農村發展人才計畫,與NPO資訊諮詢中心合作的青年實習生小額基金項目,與四川多個NGOs合作的四川青年志願者項目。這些項目從不同的角度和議題入手,通過支持青年人參與為期一年至兩年的農村發展、環境保護等工作,推動城鄉互動,使青年人獲得深入認識自己及社會的機會,在行動中不斷探索、學習和成長,逐步找到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定位。此外,通過鍛煉一批批年輕人,也為中國民間組織的發展提供後備人才和互相交流成長的契機。
如今,這一群在不同的項目和平台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已接近200名。實習生的經歷,讓不少青年人開始對社會發展的相關議題有所思考,並在行動中建立起自我與社會的聯繫,找到自我發展的方向與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在結束實習後,依然參與和紮根於鄉村發展、環境保護、教育等各類NGO和志願領域,努力成長、耕耘和反思。
2008年1月,在社區伙伴組織的「社區建設研習計畫」廣州交流會上,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機構的社區協作者們走到一起,分享各自對社區發展的理解和經驗。其中就有一些來自不同實習生項目,曾經都是實習生的參與者。他們因對社區建設的共同關注而在新的場合聚集,並在之後孕育出以返鄉青年的實踐和探索為主題的行動網路。
未來,社區伙伴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在北京、四川、廣西等地繼續發展青年實習生計畫,鞏固和完善青年人培養體系,搭建在地的青年人培養平臺,探索更聚焦的主題學習和實踐。與此同時,我們也將加強各項目間的交叉互動,著力于青年人更長遠的發展和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結,推動跨項目、跨週期的青年人網路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