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實習生


學習可持續生活,培育協作者

社區伙伴的實習生計畫始自2004年末,從三個不同的平臺著手,讓青年人藉著在公民團體和社區為本組織的工作體驗,反思主流的發展模式,城鄉關係、人與大自然關係等。三個平臺分別在不同地域,由不同伙伴,以不同手法實踐。2008年初,三組實習學生分別派往不同省、縣的十來二十個主辦組織,作為期10至12個月的實習。

社區伙伴與四川蜀光社區發展諮詢中心及該省約十個非政府組織合作,一起規劃和推行四川省青年實習生計畫,並建立了一套運作模式,從招募到在主辦機構實習、交流、培訓,到輔導,各個部分各歸其位元。參與項目發展的個人和組織成立了管理委員會,導引項目的方向。

反思與成長

直到2008年初,計畫共招募了100位實習生,大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實習機構裡,他們的理念、世界觀甚至日常生活都受到考驗。從實習結束兩年後的評估所見,他們在個人成長、推動本地公民團體動力與網路建立的實踐方面都有莫大進步。很多完成計畫的實習生都變得更能幹,更成熟。其中一位說,因為沒有好好的計畫,許多時候都覺得很迷惘,但她很欣賞在項目過程中能反思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

靈活、集中與協商

社區伙伴也跟北京恩玖資訊諮詢中心合作,支持實習項目。方法是向實習生提供小額資助,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多省的實習機構開展農村社區發展和環境保育計畫,這讓志願者和公民團體能更靈活和主動地實踐計畫。第三個平臺是跟北京梁漱溟鄉村鄉村建設中心合作的實習生項目,一方面為青年人提供農村發展的培訓,一方面支持大學生紮根在農村作長遠的發展計畫。

項目計畫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現在言之尚早。過去項目致力推動的是培養當地培訓者、發展及整理當地教材,並回應大多數實習機構的需要,他們覺得現階段最需要解決的是加強專業培訓,而不是培養年輕人對發展的思考。不論如何,實習機構、實習生最欣賞的,無疑是青年人有機會投身社會發展,這在非政府組織社區中愈來愈得到肯定。從項目計畫中,我們看到青年人其實能夠在他們服務的社區中成長,貢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