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生活網絡

探索可持續生活。
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村婦,在社區伙伴的支持下,恢復紡織傳統土布以自製衣履,探索可持續生活。(社區伙伴)
連小學生的校服都是由土布土製的傳統壯族服飾。
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在社區伙伴的支持下,恢復紡織傳統土布以自製傳統服裝,連小學生的校服都是由土布土製的傳統壯族服飾。(社區伙伴)
農民把一袋袋牲畜糞倒在農田上施肥。
社區伙伴支持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使用農家肥(牲畜糞便)耕作,農民把一袋袋牲畜糞倒在農田上施肥。(社區伙伴)
西鳯山縣壯族小村保育傳統山歌。
社區伙伴支持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保育傳統山歌,2015年底已搜集得800首山歌,抄錄成歌本。(社區伙伴)
親炙器物,反思消費
親炙器物,反思消費。(集思青年公益發展中心)
雲南富源縣是產煤大縣
雲南富源縣是產煤大縣,有源源富厚的煤礦,但村民未必意識到此帶來的不可持續問題。(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
燒煤能源帶來環境隱憂
雲南富源縣的煤炭為農村提供燒煤能源,但燒煤能源帶來環境隱憂。(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
社區能源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在社區伙伴支持下,雲南富源縣清潔能源推動者在村委會進行社區能源知識宣傳教育活動。(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
生態家園-可持續生活教育課程
社區伙伴採用全球環境運動所發展的「生態家園-可持續生活教育課程」來培育社區協作者。圖為以這個「生態家園」概念建設的社區──英國Findhorn生態村。(照片由Findhorn 生態村提供)
生態家園-可持續生活教育課程
社區伙伴員工及伙伴參加在泰國舉行的「生態家園-可持續生活教育課程」(EDE課程)導師培訓班。(社區伙伴)
一群中學生正在以圖畫表達心聲
社區伙伴以社區藝術形式協助四川512(2008年)地震受災學生重建心靈力量,一群中學生正在以圖畫表達心聲。
一群中學生以大鼓節奏表達心聲
社區伙伴以社區藝術形式協助四川512(2008年)地震受災學生重建心靈力量,一群中學生以大鼓節奏表達心聲。
馬糞製成優質的有機肥
四川新農夫在樸門永續農業設計培訓中,將馬糞製成優質的有機肥。
成都可持續生活家園設計培訓
成都可持續生活家園設計培訓結束儀式。
學習修建一個集雨系統
在四川舉辦的一個樸門永續農業設計培訓課程上,學習修建一個集雨系統。
在四川進行的樸門課程中
在四川進行的樸門課程中,培訓者仔細地講解免耕覆蓋法的技術細節。
學習社區營造
來自大陸的青年協作者訪問台灣,學習社區營造。(社區伙伴)
可持續生活的圖景
在本地化的EDE培訓工作坊上大家一起描繪可持續生活的圖景。(社區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