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伙伴鼓勵廣西鳳山縣壯族村落那莫屯保留本地傳統種子,以保育農田生物多樣性及保障糧食作物。村民去年(2016)秋季一個放晴日歡度扁米節(採集七八成熟還未完全飽滿的傳統稻穀),用碗刮出穀粒製作食物,慶祝豐收及表達愛情,映眼翠綠感戴自然之恩供養豐盛。(林志光/社區伙伴) 在種子交流活動中,廣西南丹農民展示當地一種傳統糯米種——掃把糯。(林志光/社區伙伴) 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村婦,在社區伙伴的支持下,恢復紡織傳統土布以自製衣履,探索可持續生活。(社區伙伴) 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在社區伙伴的支持下,恢復紡織傳統土布以自製傳統服裝,連小學生的校服都是由土布土製的傳統壯族服飾。(社區伙伴) 社區伙伴支持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使用農家肥(牲畜糞便)耕作,農民把一袋袋牲畜糞倒在農田上施肥。(社區伙伴) 社區伙伴支持廣西鳯山縣壯族小村保育傳統山歌,2015年底已搜集得800首山歌,抄錄成歌本。(社區伙伴) 農民以稻田養鴨的生態方法種養田間作物。 農民以自然農法種植果樹,鏟起野草,用以覆蓋果樹農田。 通過南寧的農夫市集來推動社區支持農業。 在廣西,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合作伙伴組織的情意自然教育。 鳳山縣那莫村的村民在給評估團隊反饋社區項目的情况。 廣西農戶去容縣有機沙田柚基地交流學習。 在廣西鳳山縣,項目工作人員與當地裁縫們討論傳統服飾的設計。 在廣西,社區伙伴支持農民保育本土稻米品種及引入新品種,以使稻米品種多元化。 在廣西南丹進行稻米品種改良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