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耕

保育老种 翠绿丰盈
社区伙伴鼓励广西凤山县壮族村落那莫屯保留本地传统种子,以保育农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粮食作物。村民去年(2016)秋季一个放晴日欢度扁米节(采集七八成熟还未完全饱满的传统稻谷),用碗刮出谷粒制作食物,庆祝丰收及表达爱情,映眼翠绿感戴自然之恩供养丰盛。(林志光/社区伙伴)
庄稼卫士 兴盛农田
社区伙伴一直支持贵州省黎平县流芳村恢复传统生态农耕和生态与文化的保护,包括实践传统稻鸭鱼共生的生态耕作法。几年後,村民发现田间的生物多起来,并喜见更多青蛙的踪影。每到春夏蛙声四起,让农田得益於这种吃害虫的「庄稼卫士」。(潘永荣 /社区伙伴)
在柿子园里套种核桃䒭蔬果。
云南农民老熊师是社区伙伴生态农耕的老伙伴,他慷慨地与其他农民分享生态农耕技术。图为他在柿子园里套种核桃䒭蔬果。(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
介绍老品种种子及相关种植资讯。
社区伙伴支持农民种植传统品种作物,举办种子交流活动,让云南丶贵州丶四川和广西的农民汇聚一起,介绍老品种种子及相关种植资讯。(林志光/社区伙伴)
广西南丹农民展示当地一种传统糯米种——扫把糯。
在种子交流活动中,广西南丹农民展示当地一种传统糯米种——扫把糯。(林志光/社区伙伴)
贵州省黎平县村民正在收割老品种糯米。
贵州省黎平县村民正在收割老品种糯米。(詹炜/社区伙伴)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安排消费者参观农场的生态种植法。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安排消费者参观农场的生态种植法。(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农民以稻田养鸭的生态方法种养田间作物。
农民以稻田养鸭的生态方法种养田间作物。(凤山县外资扶贫项目办公室)
农民以自然农法种植果树
农民以自然农法种植果树,铲起野草,用以覆盖果树农田。(凤山县外资扶贫项目办公室)
社区伙伴支持的城市农耕教育活动
社区伙伴支持的城市农耕教育活动,大人和小孩一起翻地春耕。(小毛驴市民农园)
农友们喜结硕果
社区伙伴支持的城市农耕教育活动,农友们喜结硕果。(小毛驴市民农园)
校园农耕项目
校园农耕项目。(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根与芽小组指导教师庄强)
一群学生欢喜地展示䒭蔬菜丰收
在校园内农耕,一群学生欢喜地展示蔬菜丰收。(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根与芽小组指导教师周超义)
将传统养蜂木桶挂在屋外
在社区伙伴支持的一项调查中,以传统方法养殖中华蜂,是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命脉。图为养蜂人将传统养蜂木桶挂在屋外,蜜蜂就在木桶内。(何成文)
以传统方法养殖中华蜂
在社区伙伴支持的一项调查中,以传统方法养殖中华蜂,是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命脉。图为其中一种传统养蜂法──用树干蜂桶来收捕野蜂。(何成文)
实践者彼此分享经验
2013年10月17至19日的三天里,120位来自中国大陆丶台湾及香港的社区支持农业实践者彼此分享经验。(社区伙伴)
参加者在阳光照耀下的草坪上反思所学
在中港台社区支持农业研习会的最後一天,参加者在阳光照耀下的草坪上反思所学。(社区伙伴)
七月金色的麦穗等待收获
云南高原上的生态农业:七月金色的麦穗等待收获。
公衆品尝会
爲推动四川屏山县的生态农业而举办的公衆品尝会。
广西农户去容县有机沙田柚基地交流学习
广西农户去容县有机沙田柚基地交流学习。(熊宗孝 / 阳朔山水涅盘健康中心)
支持农民保育本土稻米品种
在广西,社区伙伴支持农民保育本土稻米品种及引入新品种,以使稻米品种多元化。
尝试参与生态种植
四川村民接受社区伙伴培训後,尝试参与生态种植。
他们正在建置田间用的水道系统
社区伙伴在重庆的伙伴「合初仁培训中心」为实习生进行生态农业培训,他们正在建置田间用的水道系统。
在广西南丹进行稻米品种改良实验
在广西南丹进行稻米品种改良实验。许小灵 / 社区伙伴广西民族博物馆南丹项目专职人员
其中一个社区的成员建置屋顶菜园
社区伙伴支持北京四个社区进行阳台种植。图为其中一个社区的成员建置屋顶菜园。(北京爱思创新)
居民在他们的屋顶菜园进行种植
北京一个社区的居民在他们的屋顶菜园进行种植,小心护理所种植的蔬菜。(北京爱思创新)
满眼是丰盛的蔬菜
北京一个社区的屋顶菜园在夏天满眼是丰盛的蔬菜。(北京爱思创新)
与一些独居老人分享收成
北京一个社区的屋顶菜园丰收,社区成员与一些独居老人分享收成。(北京爱思创新)
从事社区支持农业事业
返乡青年丶社区伙伴的CSA实习毕业生姚慧峰选择回乡务农和从事社区支持农业事业。(姚慧峰)
在稻田中同时饲养鸭子
返乡青年丶社区伙伴的CSA毕业生姚慧峰致力生态农业,回乡实践稻鸭共作,在稻田中同时饲养鸭子。(姚慧峰)
贵州黎平妇女一边唱着民歌
贵州黎平妇女一边唱着民歌丶一边忙着收获所保留的本地品种。
以重建中国农村的活力
社区伙伴的青年培养项目鼓励农村青年由城市返乡参与务农,以重建中国农村的活力。(台湾农村阵綫陈平轩)